当前位置->主页 > 健康园地 >

炎炎夏日,中医教你几招消暑小技巧
发布时间:2023-07-28 14:41 浏览:
      夏季气候炎热,持续高温环境下,人非常容易中暑。
 
      因此,防暑降温成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一件大事。
 
     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中暑?不小心中暑了怎么办?
 
     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!




【夏季中暑的表现】

      暑乃中医六淫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外邪之一,为火热所化。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,只在夏天发生。
 
     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或中暍。“暑之为气,时应乎夏。在天为热,在地为火,在人为心。”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,火热属阳,故暑为阳邪,那么暑邪伤人,多会出现一系列热性的症状,如高热,心烦,面赤,口渴、舌红、脉象洪大等。在夏天,户外活动极易中暑,突发晕厥。
 
      如果体温升高到38℃以上,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,大汗或面色苍白,皮肤湿冷,脉搏增快,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。这时应及时就医,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。重度中暑时,可表现为痛性肌肉痉挛、多汗或无汗、高热、意识模糊,甚至昏迷,体温常在40℃以上。


【如何预防中暑】

      因为暑邪为阳邪,其性炎热,易耗气伤阴,又多夹湿。高温、潮湿闷热,人体出汗多,耗气伤阴,体质虚的人容易中暑,一定要做好预防。


处方一:清暑益气汤

       出处:《温热经纬》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,是治疗暑伤气津证的代表方剂,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、中暑、功能性发热等属气阴两伤者。
 
      现代用法用量(仅供参考):西洋参5g、石斛15g、麦冬9g、黄连3g、竹叶6g、荷梗15g、知母6g、甘草3g、粳米15g、西瓜翠衣30g。水煎服。
 
      主治:清暑益气,养阴生津。治暑热耗气伤津。身热汗多,心烦口渴,小便短赤,体倦少气,精神不振,脉虚数者。


处方二:竹叶石膏汤

      出处:《伤寒论》。中暑、夏季热、流脑后期等发热气津已伤,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。
 
      现代用法用量(仅供参考):竹叶(15g) 石膏(48g) 半夏(10g,洗) 麦门冬(20g,去心)人参(6g) 甘草(6g,炙) 粳米(24g)。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内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 
      主治: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

 
防暑汤:海带绿豆冬瓜糖水
 
      海带50克,绿豆100克,冬瓜500克,红糖适量,海带洗净、浸透,切块,冬瓜洗净去皮切块,同放煲内,加清水适量,煲至烂熟,加红糖,再煲片刻即成。分次服食,暑天可常服。

 
防暑汤:山楂汤

      将山楂100克、酸梅50克,加水1000毫升煮烂,放入白菊花20克烧开后捞出,然后放入适量白糖,凉后即可饮用。
 

 
【穴位防暑小妙招】

 
妙招一



      暑热偏重者见头晕、头痛等患者,可按揉合谷穴、太阳穴等1-3分钟,穴位局部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后按揉效果更佳。



 
妙招二

 
 
      暑湿偏重者见恶心、腹胀等患者,可按揉内关穴、足三里穴等1-3分钟,穴位局部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后按揉效果更佳。
首 页  |  医院简介  |  联系方式  |  友情链接  |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12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(原广州荔湾区人民医院)粤ICP备14023557号